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9月25日凌晨,阿根廷财政监督机构ARCA在推特上留下一句简短却分量十足的声明:谷物、牛肉、禽肉出口税即刻恢复。这意味着,仅仅生效53小时的零税卖粮紧急窗口正式关闭。
据官方数据,截至周三收盘,出口商累计申报金额已达70亿美元,触发了政策设定的硬止损,也让这场被政府寄予厚望的美元急救包提前谢幕。
周一(9月23日)零时,总统米莱伊签署的第538/2025号法令在《官方公报》上刊出:大豆、玉米、小麦及其所有副产品(含生物柴油)出口税降至零。牛肉、禽肉同样豁免中证50策略,政策最长可运行至10月31日,但一旦出口申报额触及70亿美元天花板,便自动终结。政府原本期待用两个月时间换取30亿—50亿美元外汇,以缓解10月到期的地方政府短期比索债务和进口天然气付款压力。然而,现实比剧本更戏剧化:不到两个交易日,70亿美元额度被秒光。
我们像抢演唱会门票一样抢额度。一位罗萨里奥谷物贸易公司经理告诉《民族报》。周一上午8点,农业部电子申报系统SIRA刚开放,瞬时访问量突破120万次,服务器一度瘫痪,截至周二晚,大豆订单就报了42亿美元,玉米18亿美元,小麦7亿美元,加上牛肉、禽肉和其他副产品,总额轻松越过红线。
展开剩余57%出口商之所以疯狂,是因为当前国际CBOT大豆期价处在三年高位,而阿根廷比索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仍存30%价差,免税意味着双重套利空间:一边锁定高价,一边用官方汇率结汇,利润瞬间放大10%以上。
政府内部对此并非毫无预警。经济部最初测算中证50策略,若日均申报3亿美元,需23个工作日才能耗尽额度,但交易员普遍预期窗口不会超过一周,于是把原本计划在10月、11月发货的货物提前申报,甚至将尚在播种季的大豆预售到明年2月船期。用经济部长卡潘德罗的话说,我们低估了市场囤积申报的创造力。
免税闪电结束,留下一串尴尬数字:政府为此让渡的财政收入约为8.3亿美元(按原定平均税率11.8%估算),而实际换来的外汇仅21亿美元,由于多数订单是预售,货物真正离港、创汇要到11月以后,换句话说,财政先失血,美元却还没到账。
比索债市反应立竿见影:周三尾盘,2025年12月到期的比索国债收益率飙升180个基点,市场担忧政府为了弥补税收缺口可能再次印钞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政策初衷是稳定汇率,但窗口期内,官方比索兑美元反而贬值1.6%,黑市汇率跌幅接近3%。原因在于,出口商蜂拥到官方市场结汇,央行被迫买入21亿美元,等于被动投放本币流动性,抵消了此前加息的紧缩效应。经济学家伊拉埃塔评论:你本想用美元止血,结果先给自己打了一针比索兴奋剂。
对农民而言,盛宴散场得有些突然。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农户卡佩莱蒂原本打算等周三再申报5000吨大豆,结果一觉醒来税率恢复至13.5%,每吨少收入约50美元。政府把政策做成了限时秒杀,却忘了我们是农业,不是电商。他自嘲道。
周三晚间,总统府发布简短声明,称目标已达成,政策效率超预期,并否认将提高额度或延长期限。
但市场人士透露,经济部正在评估第二轮刺激方案中证50策略,可能转向汇率差额补贴或结汇奖励,以避免财政再次大出血。无论如何,这场持续53小时的免税实验已给阿根廷留下深刻教训:当市场对政策红利形成一致预期时,任何行政水龙头都会被瞬间冲爆。
发布于:江苏省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